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39篇
化学   65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136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In the presence of stearic acid, the surface modified Pb-Sn alloy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through the liquid phase dispersion method in liquid paraffin. The morphologies and structures of the material were characterized by TEM, XRD, DTA and TG.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amples have an average diameter of 20 nm, with Pb-Sn structure and oxide shell, and have at least 12% organic covered layer. The tribology test indicates that,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Pb-Sn alloy nanoparticles as additives in lubricating oil is between 0.25%~0.75%, the improved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are achieved.  相似文献   
72.
本文建立了测定燃料油和润滑油样品中Al、Ba、Ca、Cu、Fe、Mg、Mn、Pb、Zn 9种微量金属元素的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实验探讨了油样的微波消解及ICP-OES测定条件。优化条件下方法加标回收率为93%~102%,相对标准偏差(RSD)3%(n=7)。该方法准确、灵敏,适用于燃料油和润滑油中微量金属元素的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73.
运用微细掩膜脉冲电解加工在锡青铜表面制备了不同直径和面积率的微结构,并辅以低表面能处理得到了不同润湿性表面;采用接触角测量仪表征了润滑油的润湿性能;使用球-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油润滑时不同润湿性锡青铜表面的摩擦学特性,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表面磨损形貌.研究结果表明:低表面能处理后的结构化试样具备疏油性,且其疏油性随着微结构密度增加而增加;与未经润湿性处理表面相比,低润湿性光滑表面和结构化表面摩擦系数最大降幅分别为21.2%、33.6%,磨损率降幅分别为17.3%、4.9%;在3 N载荷、球-面接触副条件下,所制备的4种不同直径微结构中,微结构直径小于30μm时,面积率为4.9%或当直径大于等于30μm时,面积率为8.7%的低润湿性表面减摩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4.
静态热老化对锂-钙基润滑脂微观结构和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静态热老化模拟润滑脂在轴承中的热老化过程,通过红外光谱特征波峰面积变化、扫描电镜和差热分析表征热老化后润滑脂微观结构,并采用流变测试仪考察热老化过程中润滑脂流变性能的变化.结果发现:随着老化时间延长,基础油分子碳链发生断裂,稠化剂浓度下降,产生含羰基类氧化产物,该类物质浓度逐渐增强;老化后的润滑脂晶体结构遭到严重破坏,皂纤维网状结构逐渐瓦解,润滑脂结构稳定性变差,剪切过后,结构恢复速率变慢;超过热老化288 h润滑脂热稳定临界点后,润滑脂老化反应加剧,易从润滑部位流失,润滑失效.  相似文献   
75.
《Analytical letters》2012,45(9):1555-1570
Abstract

Microwave-assisted acid decomposition, direct dilution in kerosene, and oil-in-water emulsion were evaluated as lubricating oil pretreatment procedures for Cu, Cr, Fe, Ni, Pb, Sb, and Zn determination by High-Resolution Continuum Source 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HR-CS FAAS). For wet digestion,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btained by 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FAAS). The ultrasound probe used in emulsions sonication contaminated samples with Cr, although better results have been observed for the other six elements in this condition. In general, recovery percentages ranging from 81–106% (Cu), 80–107% (Cr), 85–114% (Fe), 82–116% (Ni), 86–117% (Pb), 85–115% (Sb), and 81–114% (Zn) were obtained. The HR-CS FAAS showed to be faster and more sensitive than FAAS.  相似文献   
76.
用γ射线透射法对输油管道油垢检测进行了模拟实验研究,实验装置由Co-60γ源和NaI(Tl)闪烁探测器组成,采用石蜡代替油垢,研究了石蜡厚度的影响,测量结果表明,石蜡厚度响应是灵敏的。  相似文献   
77.
生物黏液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动植物体内的一种胶黏物质,为多种成分的混合物,它在生物水基润滑体系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于不同生物机体来说,黏液的不同组分和结构决定了其实现润滑作用的不同机理.本文作者分别从植物黏液、动物黏液和关节滑液3个方面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关于生物黏液润滑特性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有待进一步探索的方向.这不仅对于探索摩擦和润滑的本质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开发和研制绿色环保的生物水基润滑剂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8.
针对润滑脂分类,提出了基于布谷鸟搜索的红外光谱波段筛选方法,有效剔除了易受噪声等环境影响的红外光谱区域、实现了对庞大光谱数据进行特征选择和降维处理、通过筛选光谱最优波段建立了更加准确高效的润滑脂分类模型。以三类不同稠化剂润滑脂的红外光谱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不同波段的红外光谱数据进行压缩,以提取的红外光谱主要成分作为输入,润滑脂稠化剂类别作为输出,通过布谷鸟搜索法(CS),对主要成分权重和分类核参数进行准确度寻优训练,建立分类识别预测模型。对所建立的模型再进行分类准确性测试,得到模型测试结果准确度,建立红外光谱波段和测试准确度之间的联系,得到润滑脂最优类别识别模型和最优分类波段。对所建立的模型再进行分类准确性测试,结果显示:经过布谷鸟搜索法训练加权后的主要特征呈现明显聚类现象,可以得到分类核,实现对润滑脂种类的准确识别;在搜索过程中提供了区分不同润滑脂的推荐波段和特征峰,使对润滑脂的正确鉴别概率由全波段建立分类模型的94.44%提高到筛选后特征波段建立分类模型的100%,并减少了运算时间、提高了搜索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79.
高温润滑脂中WS_2亚微米粒子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新型润滑材料WS2亚微米粒子作为高温润滑脂添加剂,对其在高温润滑脂中于不同温度下所起的抗磨、减摩、抗极压等摩擦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并用电子探针显微镜和俄歇电子能谱仪分析了钢球磨斑表面形貌与表面典型元素的面分布和深度分布.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尤其高温下,WS2亚微米粒子能显著提高润滑脂的摩擦学性能;在摩擦过程中,WS2亚微米粒子在摩擦副表面形成WS2吸附膜和含Fe、S的化学反应膜来有效减少摩擦磨损,增强润滑脂的抗磨、减摩和极压性能,从而更好地保护摩擦表面.  相似文献   
80.
本文主要探讨了类金刚石(Diamond-like carbon,简称DLC)薄膜在几种空间常用的液体润滑剂如甲基氯苯基硅油(114#润滑油)、氟丙基氯苯基硅油(115#润滑油)、聚α-烯烃[PAO(201)润滑油]、全氟聚醚(Z-25润滑油)以及对应润滑脂KK-4、KK-5、KK-P(201)和601EF润滑下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DLC薄膜与试验选用的油脂复合后表现出良好的协同效应.与DLC薄膜相比,其减摩性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摩擦系数降低2~6倍;其耐磨寿命提高了10多倍,起到了明显的延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